xuehaiqianxun

呕心沥血 无怨无——厦门市文联前主席毛振亚先生访谈录



希哲(笔名)·作

     2010年的夏天比往年来得晚一些,但却热的让人措手不及,整个暑假几乎都是在家里看书,外出的计划一概取消。和往常一样,正准备看书的我却突然接到了哲真老师的电话,邀我一起去拜访厦门市文联前主席毛振亚先生。毛先生对我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。说熟悉是因为哲真老师经常提起他,在执掌市文联的十年间(1997-2007),毛先生带领部下披荆斩棘、选址建楼、改善环境、组建基地,使文联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,优雅的工作环境在全国屈指可数。说陌生是因为无缘与毛先生见面,也无法聆听他的高论,恰逢这样的好机会,我当然不愿意错过,于是急切的奔向了与哲真老师约好的地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

      路上行人很少,看着车窗外的高楼大厦,笔直宽阔的马路,顿觉神清气爽。车子一直沿着筼筜湖行进,湖中波光粼粼,湖畔三五纳凉行人,走走停停,向右拐车子便进了狭小的胡同,原以为毛先生的住所应在繁华的闹市,至少也在宽阔的群楼之中,然而我的想法却错了。毛先生的住所是旧式的楼房,宁静而优雅,与四周的高楼格格不入。我们在家门口时与毛先生通了电话,不巧毛先生在理发店理发,告诉我们在门口等他半小时,过了几分钟,毛先生就回来了,哲真老师打了招呼,并把我介绍给先生,礼貌的握手后便热情邀我们进屋,整个屋子并不华丽,简单的家具,朴素的摆设,让人感受到先生的务实之风。

      毛先生近年来虽然退休在家,但丝毫不显老,在我看来至多也就四十岁左右,在闲聊之间,先生已经开始忙着为我们泡茶,然后饶有兴趣的聊起了品茶的一些小事,我与哲真老师听的津津有味。关于厦门市文联的一些往事,是与先生在闲聊中获知的,这样显得自然而从容,先生精明干练、思维活跃,提起过往之事头头是道、口若悬河,像是在品味陈年老窖一样,愈久而弥香。先生告诉我们,1997年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,他被调往厦门市文联担任书记兼主席,当时的厦门文联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!

      先生刚进入文联时,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,几个科室都挤在市政府礼堂的阁楼里,办公场所极其狭小,沙发桌椅摆下去,几乎无落脚之处,会客时便显得颇为寒碜,条件的恶劣可想而知。基于简陋的办公环境,先生想到的首要任务便是改善办公条件,新建办公大楼,于是四处奔走,筹措资金。通过多方努力,最终得到市领导朱亚衍同志的支持,审批了一项专用资金,新办公大楼的建设才得以顺利进行。讲起这些往事时,毛先生似乎看到当年的自己忙碌奔波于各部委之间,说服相关领导,争得宝贵的建设资金的情景,说实话,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也着实让我们感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

      毛先生上任之前,市政府已经批准了文联大楼的立项,但迟迟未能动工,原因就是新址的选定出了问题。上世纪90年代市政府就有一个初步的规划,决定将宣传系统的新址放在曾厝垵一带,文联当然也在其中,其它的部门还有厦门日报社、市社科联和小白鹭舞团等,但这项规划一直被搁浅,个中的原由不得而知。毛先生所说的立项指的是白鹭洲,将新址改在白鹭洲是立项的主要内容,这其中牵扯到一个很重的问题,白鹭洲优美的环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,市政府对它的规划格外谨慎,文联要想落户白鹭洲,意味着要服从市政府的统一规划,而这个等待实际上没有确切的期限。

      毛先生为大楼的新建颇费心力,但进度极其缓慢,困难重重。眼见文联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艰难,更无法展开文学创作活动,心中十分焦急。不能再等下去,这是萦绕在先生心头的想法,于是,先生当机立断,说服众人做出新的规划,仍然将新址选在曾厝垵,提议立刻得到文联内部的肯定,申请书到达市政府后,不日就获得批准,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。毛先生对于这一段艰难的岁月体味比常人更深刻,正是有了他的高瞻远瞩的决定,才使得今天的文联大楼在众多建筑中显得格外耀眼。

      在文联大楼的建设过程中,毛先生谈起了几件趣事。市政府批复的新址实际上是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红楼,按当时规划局的建议,文联不必拆除红楼,做一些修补装饰即可,原因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。红楼之前属于侨民师范,抗战时期,地下党组织曾经在此工作。时过境迁,当年的红楼已经破旧不堪,面积又很小,无法满足文联的工作需要。鉴于此,毛先生多次向规划局领导反应情况,幸而得到徐谋同志的支持,但是前提条件是红楼的前墙一定要保留下来,新建大楼可以退后两米,尤其是要保留旧楼的石柱,石柱上面有精美的雕刻,这个要求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。后来,毛先生却一直都坚持拆掉,为此也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好办法,可以说是照顾了各方利益的万全之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

     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是建筑风格和精美的石雕,拆与不拆的关节点也正在于此,如果将这两样都可以妥善的解决,事情就变得简单化了。毛先生建议不妨将旧楼的石柱拍照,依照原样,请专门的师傅精心打造,又请XX教授依照旧楼风格进行了重新的设计,可以说既保留了风格,又保存了石雕。当图纸给泉州惠安石雕厂时,师傅们极其热心,连夜赶工,所造石雕与旧楼别无二致,精工细斫,也可见师傅们的高超技艺了。毛先生将心中所想汇报市规划局和当时的房主,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,所以现在文联大楼实际上是全新的建筑,这与毛先生坚持己见、胆大心细是分不开的。

      文联新楼从1998年奠基动工,两年后交付使用,也可以说是神速了。奠基当日虽然下起了小雨,但是大家情绪高涨,围坐在一起吃饭时,就有人突发奇想,建议来一次抽奖活动,中奖者当然免去餐费,这也是艰难发展后的一次愉快的小插曲。新建大楼的过程不比申请建楼轻松,监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,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工程标准,先生事事亲为,打桩不合格就返工重打,绝不含糊,后来先生索性敦促工人多打了一茬桩,这样大楼的根基牢固,大一点的地震也无可奈何。文联新楼落成后,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都是首屈一指的。

      为了大楼的美观漂亮,先生在庭院的设计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。刚开始有人提议向南开一大窗户,利于采光和通风,但市规划局却认为影响外观,最后不得以打了高窗,既满足了规划局的要求,也使得办公室变得宽敞明亮。设计时厨房和食堂在二楼,烟囱在庭院里显得很不雅观,最后仍有先生做出向后搬迁的决定,将其跟文联大楼靠在一起,又跟村委会协商,让出一条小路,便于运送食品,这一让其实有8米之多,作为后院,可以栽种一些花草。当年先生一心想把文联变成园林式的建筑,虽然有点违规建筑的嫌疑,但两年后,市政府统一规划,再也无人提及此事,所以今天的文联大楼有前院、中庭和后院之分,形成了曾厝垵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四

     提到文联的园林式建筑,就不得不说起榕树的故事和侨师纪念碑。按当时的图纸设计,有一颗大榕树刚好在院墙之中,这就有了两种选择:一是砍掉榕树,按照图纸设计来建;二是保留榕树,争取规划局同意将榕树圈在院内。毛先生一开始就坚持保住榕树,对于闽南人的村落而言,古老的榕树带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,榕树根系旺盛、枝繁叶茂、容易生长、生命力极强,而且它形态别致、变化多端,被闽南人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,同时也是坚忍不拔、积极进取的精神依托。要砍掉榕树,对于一般的村落而言,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,反而村民会想方设法的阻止,毛先生正是看到榕树非凡的意义,暗中预示了文联不屈不挠、开拓进取的精神,所以先生并没有改变初衷,最终劝说各方修改了图纸,将榕树圈在了院内,尽管挤占了墙外的马路用地。

      如果说榕树的故事遵从了民俗,那么侨师纪念碑完全是毛先生努力地结果。作为具有文物价值的侨民师范,曾经也有革命先辈牺牲于此,市政府建议在新文联大楼的门口建立一座烈士纪念碑,以示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,这一提议本无可厚非。但是毛先生却考虑到,新址并非极为重要的纪念之所,没必要在门口立碑,这样反而给来访之客极大的精神压力,于是想用雕塑来代替,这一建议并没有遭到各方的不满,很快便请福州工艺美术学院的王中坚先生设计,在门口左侧立起了纪念雕塑。从整体的设计来看,今日的文联大院显得错落有致,别具风味,这份功劳应归功于毛先生。

      在完善办公环境、建设基础硬件同时,毛先生丝毫没有放松对软件的建设。文联搬了新家后无人知晓,先生便通过厦门日报、厦门电台等宣传途径,对文联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必要的宣传,同时为了给本地和省内外的文学艺术家提供创作的优雅环境和场所,先生也趁热打铁,向市领导申请组建了“厦门市文艺创作基地”,这一全新的机构不仅带来了五个编制,还申请到数十万元的创作补贴。事实证明,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文联迎来了发展的大好局面,中国文联、中国书协、中国美协都曾挂牌创作基地,中国文联的一些重要会议也来此召开,厦门文联实实在在的为文学艺术界所熟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五

      厦门文联的办公大楼落成后,与附近村民、科技中学等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。在文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,新时期的文联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,毛先生在谈到具体的工作实绩时却显得很谦虚,一再强调多年来感谢上级的关怀和下属的支持。为了迎接党的十六大,厦门文联携手厦门爱乐乐团到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献礼演出,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,中央电视台多套节目予以报道和宣传,扩大了厦门文联的社会影响力。由于取得了佳绩,厦门文联的相关工作人员,被受邀参加“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联工作研讨会”(南京召开),中国文联副主席秦志刚点名厦门文联的相关同志介绍工作经验。

    “采风”乃是古代的一项制度,主要是采集民间歌谣,我们所熟知的《诗经》就是“采风”的结果,只是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后,变为采集民间的创作资源,体验现实生活的一项文艺活动。毛先生在位期间每年都会组织文艺家采风,以丰富他们的创作源泉,这也受到文艺家的连连好评。正是源于对“采风”的重视,相当一部分优秀作品都是在采风中获得了灵感,而厦门文联也被评为“全国文联采风先进集体”。

      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,一部大型的文献史料,验证了文联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就。知识分子在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,如何面对心灵和生存的磨难,对民主科学的向往,对祖国贫穷落后的忧患以及个人信仰与革命意识的冲突,造就了妇产科大夫林巧稚的一股正义之气,这便是厦门文联的优秀女作家赖妙宽的小说《天堂没有路标》。2007年,中宣部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评选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出公告,长篇传记小说《天堂没有路标》获得了文艺图书类入选作品奖。这是厦门文联首次获此殊荣。而由《厦门文学》编辑部谢春池主持编著的大型史料文献《百年厦门》,一经面世便受到好评。这些成果的取得无疑与市文联领导有方、众志成城分不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六

      毛先生任期内书画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。我们应该记得,文联邀请和组织了本市乃至全国的书画名家魏传义、沈柔坚等,精心拍摄制作的《中国书画入门》VCD光盘,发行后极受欢迎,曾经一度脱销。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同志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专门予以表扬;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同志也特地交代寄一份给他。可见其影响力之大。

      我们没有忘记,为了抢救厦门著名老书画家的作品,在文联的主持下,抽调专门人员协助整理书画作品,挽回了部分损失,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,终于整理成册,出版了《厦门书画家晚霞工程系列》丛书,其中为德高望重的高怀、林英仪、杨夏林、张人希和朱鸣冈五位先生出了专集,这是尊重前辈,传承文化的盛举,厦门文联的这一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。

      我们更没有忘记,2001年的“特区建设20周年”庆祝活动中,厦门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大型的书画摄影展,部分领导和专家学者观看后赞不绝口,上级批示延长展出时间,使更多的人参观了解。

      对于厦门文联来说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年头,六十年的积淀和发展,已经使厦门文联具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,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培养了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家,也不忘给爱好文化的人们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。回首走过的岁月,毛先生对自己所做的贡献仍旧保持着低调的态度,但是历史有迹可循,我们今日似乎又沿着那段艰苦的岁月走了一遭,这一趟绝对值得,对任何人都有启发。尽管先生在2007年时已经退休在家,但他心系文联,时刻关注着文联的发展,尤其对有才能的年轻人给予厚望,我想这也正是文联的优良传统所在。

      与毛先生的谈话,使我如沐春风,给了我莫大的助益,也知道了厦门文联过往的很多故事,这一点哲真老师也深有同感,尽管他已在厦门文联呆了很长时间。离开毛先生的家时,哲真老师看了手表,已是晚上六点多,我说:真是兴之所至,乐而忘餐了! 


评论